应急预案编号:JLJXXW-HJYIYA-02
应急预案版本号:第二版
编制单位: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
颁布日期:二〇一八年六月二十日
实施日期:二〇一八年七月一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提高我公司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科学、有效地组织事件抢险、救援的应急机制,控制事件的蔓延,减少环境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是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内各部门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性文件,用于规范、指导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行动。本预案2018年6月20日编制完成,于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批准人:
日期:
编 制 说 明
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东方大道,成立于1999年4月,主要从事丝绸、化纤、棉麻织物的染色、砂洗及销售。目前生产能力为年染色化纤布18000万米。公司距离下游吴江铜罗森林公园1800m。当印染废水超标外排、污水输送管线泄漏及废气超标外排,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将会直接污染附近河流水环境及周围大气环境。为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有效的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确保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及时予以控制,保护环境。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组织编制了《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附《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1、编制过程概述
本预案的编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技术文件的相关规定进行,编制程序如下: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图
2、重点内容说明
本预案共分为总则、组织指挥机制、预警、应急处置、应急监测、应对流程和措施、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应急培训和演练、预案实施和生效时间、名词术语、附件附图等。并重点对企业环境风险进行等级评估,分析了企业主要环境风险事故类型、概率,细化了企业环境风险事故的预防和预警,提出了各种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响应程序及处置措施,确保企业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能够及时、科学、有效予以应对,最大限度的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
本预案编制过程中充分征求了企业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周围可能受到影响的敏感区群众以及辖区环保部门等的意见及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4、评审情况说明
2018年6月13日,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组织了《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技术评估会。会议代表首先实地查看了现场,并详细了解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基本情况、生产工艺、应急资源配置及现场处置方案等情况,专家评估组经过询问和讨论,认为该预案编制较为规范,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由专家出具评审意见及修改建议,编制单位与企业积极配合,对评估会上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报告。
目 录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3
1.4 工作原则 4
1.5 应急预案体系 5
2 组织指挥机制 8
2.1 内部应急组织体系 8
2.2 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8
2.3 政府主导应急处置后的指挥与协调 10
3 预警 11
3.1 预警监测 11
3.2 预警条件及分级 11
3.3 预警信息汇总和发布 12
4 应急处置 13
4.1 应急响应分级 13
4.2 信息报告和通报 14
5 应急监测 16
5.1 应急监测方案 16
5.2 应急监测保障 18
6 应对流程和措施 19
6.1 应急措施 19
6.2 应急终止 29
6.3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30
7 后期处理 31
7.1 善后处理 31
7.2 评估与总结 31
8 保障措施 33
8.1 人力资源保障 33
8.2 资金保障 33
8.3 物资保障 33
8.4 其他保障 34
9 应急培训和演练 36
9.1 培训 36
9.2 演练 37
10 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39
10.1 预案评审与备案 39
10.2 预案发布 39
10.3 应急预案的修订 39
10.4 预案管理与更新 40
11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41
12 名词术语 42
13附件 44
14附图 54
1总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我公司为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或由安全事件引发的次生、衍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规范了我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机制,提出了我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程序和应对措施,完善了我公司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救援抢险队伍的衔接和联动体系,为我公司有效、快速应对环境污染,保障区域环境安全提供科学的应急机制和措施。
1.1编制目的
为了进一步健全我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提高我公司环境保护方面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突发环境事件,指导和规范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87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31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31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
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9、《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10、《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务院颁布,2006年1月24日实施)
11、《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年1月8日)
12、《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 号)
13、《危险化学品名录》(安监总局公告2015第5号)
14、《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安监总管三〔2011〕95号)
15、《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安监总管三〔2013〕12号)
1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 号)
17、《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版)(苏环办[2009]161号)
18、《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政府2008年5月4日)
19、《关于深入推进环境应急预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2]221 号)
20、《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12〕153号
21、《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苏府办[2012]244 号)
22、《关于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的通知》(苏环办字[2013]59 号)
1.2.2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资料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6、《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T1072-2018)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0、《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
1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12、《突发性污染事故中危险品档案库》
1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
1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上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1.3.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突发环境事件:
(1)在我公司内发生废气、废水、固废等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2)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因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扩散所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3)易燃易爆化学品外泄造成火灾而产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4)公司生产过程中因生产装置、污染防治设施、设备等因素发生意外事件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5)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不包括生物安全事件和辐射安全事件风险。
预案也适用周边企业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而导致的涉及本公司的次生、伴生环境污染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1.3.2事件分级
公司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公司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三级。等级依次为Ⅲ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Ⅲ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事件的有害影响局限在各车间或作业场所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公司局部区域内(车间级)。
Ⅱ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事件的有害影响超出车间范围,但局限在公司的界区之内并且可被遏制和控制在公司区域内(公司级)。
Ⅰ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事件影响超出公司控制范围的,废水或大气污染物已泄漏至外环境(社会级)。
1.4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公司管理、监督、协调职能,把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和健康作为首要任务,调用所需资源,采取必要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对重大环境隐患进行评估、治理,努力减少未遂事件的发生,长抓不懈、防患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体制,落实应急职责,实行应急分级管理,充分发挥公司、生产区和装置区应急机构的作用。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本着对员工和公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应急管理,使应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整合资源,协同应对。整合公司现有应急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实现组织、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利用先进的监视、监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等技术及装备,充分发挥公司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科技含量和指挥水平,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故;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1.5应急预案体系
本预案为综合环境应急预案。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公司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响应级别及应急处置措施。
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主要由总则、组织指挥机构、预警、应急处置、应急监测、应对流程和措施、后期处理、应急培训和演练、奖惩、保障措施、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应急预案实施和生效时间以及附件、附图组成。
公司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东方大道,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桃源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下级预案,当突发环境事件级别较低时,启动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当突发环境事件级别较高时,及时上报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同时启动桃源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对事态进行紧急控制,并采取措施进行救援。
桃源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内容上有着互补关系,前者为纲后者为目,前者更注重对于环境风险应急工作的统筹安排,在大方向上指导企业的环境风险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展开;而后者则更强调具体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救援与处理。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处置过程中,桃源镇应急预案起着指导和协调作用,通过规定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建立、界定事件等级、给出桃源镇内外各种救援力量的组织与协调、确定应急救援物质与设备、指导应急疏散等内容,在更高的层面上为展开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指南,使得应急救援工作在一定的体系内有条不紊的展开。而企业应急预案则通过提供与突发环境事件相关的各类具体信息、提供各种事件可能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等指导具体的应急救援行动。桃源镇-企业两级应急预案通过这种功能上的互补,能充分保障开发区和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公司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需要与桃源镇应急预案进行联动,需要上级部门和外部救援单位的支援,因此公司制定的应急预案应满足桃源镇应急工作的基本要求,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加强对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保持与上级部门和救援单位的日常联系,积极配合或参与桃源镇的应急救援演练工作,为事件的有效救援打下良好基础。
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图见图1.5-1。
图1.5-1 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图
2组织指挥机制
2.1内部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应急指挥机构设四级。由总指挥、副总指挥、各应急小组及应急人员组成。应急小组包括:消防抢险组、安全警戒组、物资供应组、医疗救护组、应急监测组、通讯报警组。公司内部应急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
图2.1-1 我公司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2.2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2.2.1 指挥机构组成
根据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风向等因素,确定应急指挥办公室的位置。通常情况下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设在总经理办公室,若总经理不在公司时,则按照部门主管、车间主任依次排名,排名靠前任临时总指挥,或由总经理授权人员担任,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事件发生后,班长第一时间组织处理,一旦车间主任或部门主管到达现场后,班长的指挥权必须马上上交,公司总经理到达现场后,部门的指挥权必须移交给总指挥,部门指挥辅助总指挥,总指挥根据事件大小若授权指挥的,由授权者接替总指挥权。如果事态紧急、严重,当班班长有权下达人员疏散、撤离的命令。
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指挥部设在应急指挥办公室,成员包括各救援小组及其各组成员。现场则由副总指挥负责传达应急指挥办公室发出的救援处置指令。
2.2.2 指挥机构分工和主要职责
应急指挥职务 |
管理职务 |
应急职责 |
应急指挥办公室 |
总经理 |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
(2)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
(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堵漏器材、环境应急池、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以及应急救援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学品物资的储备;
(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
(6)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
(7)负责组织外部评审;
(8)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9)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10)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
(11)负责应急队伍的调动和资源配置;
(1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及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
(13)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
(14)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5)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16)有计划的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向周边企业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特性、救援知识等宣传材料;
(17)环境应急监测。 |
总指挥 |
朱爱光 |
(1)负责组织公司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2)负责事件向上级汇报或指定专人汇报。 |
副总指挥 |
陶雪明 |
(1)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2)当总指挥不在时,履行其现场职责。 |
消防抢险组 |
韩刚 |
(1)紧急事态扑救;
(2)防止事故扩大;
(3)泄漏管路切断;
(4)设施抢修复原。 |
安全警戒组 |
钱兴泉 |
(1)划定警戒区域;
(2)负责厂区内及周边区域人员和设施的安全、疏散。 |
物资供应组 |
张小龙 |
(1)定期检查并保管好应急物资;
(2)应急资源联络调配;
(3)应急器材支援;
(4)车辆支援;
(5)应急结束后,及时补充应急物资。 |
医疗救护组 |
戴林虎 |
(1)受伤者简单应急处治;
(2)受伤者救援护送到医疗机构;
(3)保险理赔。 |
应急监测组 |
金江莲 |
(1)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废气、废水、地表水、地下水质的应急监测工作;
(2)记录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并按规定上报。 |
通讯报警组 |
刘明华 |
(1)掌握应急救援的联系方式及外部联络单位联系电话;
(2)加强通讯器材的维护,确保在突发事件时器材有效;
(3)在指挥总指挥下,快速建立起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部门的联系;
(4)事故警情解除后,清点应急通讯器材,检查其性能,确保完好。 |
2.3政府主导应急处置后的指挥与协调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到场外,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应对能力不足时,及时向吴江区人民政府、环保局及外部有关单位求援。当由政府或环保局等有关部门介入或主导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时,苏州加力加新乡级有限公司内部应急组织机构成员不变,职责由负责应急处置转变为服从指挥,配合相关部门参与处置工作。
3预警
3.1预警监测
根据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风险评估报告结论,结合印染行业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制定预警监测制度及工作方案,见表3.1-1
表3.1-1 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预警监测制度及工作方案
监测/检查设施 |
监测点位 |
监测/检查项目 |
监测/检查频次 |
监测/检查方法 |
责任人 |
备注 |
废水处理系统 |
高位水池、
排放口 |
构筑物 |
2h |
现场检查 |
环保负责人 |
环保重点检查项目 |
水位 |
2h |
现场检查 |
环保负责人 |
水质 |
1次/天 |
监测 |
化验室人员 |
废气处理系统 |
处理设施、排气筒 |
设备 |
2h |
现场检查 |
环保负责人 |
环保重点检查项目 |
运行情况 |
2h |
现场检查 |
环保负责人 |
浓度 |
1次/天 |
监测 |
化验室人员 |
应急设施 |
事故池 |
构筑物 |
2h |
现场检查 |
环保负责人 |
环保重点检查项目 |
水位 |
1h(极端天气) |
现场检查 |
环保负责人 |
截留设施 |
构筑物 |
1h |
现场检查 |
环保负责人 |
安全要求日常检查 |
闸阀 |
1h |
现场检查 |
环保负责人 |
输送管线 |
管线 |
管线腐蚀、破损、破坏 |
2h |
管道巡查 |
环保负责人 |
安全要求日常检查 |
化学品库 |
储罐、原料桶等 |
破损、破坏 |
1次/天 |
现场检查 |
仓库负责人 |
安全要求日常检查 |
地下水 |
水质 |
特征污染物 |
2次/年 |
监测 |
委托监测 |
环保重点检查项目 |
3.2预警条件及分级
根据预警对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可以调运的应急资源,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分为一级预警(红色)、二级预警(橙色)、三级预警(黄色)三个等级,预警分级对应条件见表3.2-1
表3.2-1 预警分析条件汇总表
预警分析 |
预警条件 |
三级预警(黄色) |
管线发生泄漏,废水未排入河道 |
高位水池内水位接近临界水位 |
调节池(兼作事故池)预留事故池水容接近临界水位 |
化学品少量泄漏 |
二级预警(橙色) |
废水、废气超标外排,但示超过排放标准3倍 |
调节池(兼作事故池)有水溢出 |
管线发生泄漏,并进入附近河流 |
高位水池出现裂缝、管涌,未导致废水外排放 |
化学品大量泄漏,有轻微中毒现象 |
气象部门发布极端降雨天气预警 |
一级预警(红色) |
高位水池出现管涌、裂缝、排水系统堵塞或坍塌等导致废水外泄,甚至水池崩塌 |
地下水水质任一特征污染物浓度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浓度限值 |
废水、废气超标3倍以上排放 |
化学品大量泄漏,导致急性中毒或火灾事故 |
3.3预警信息汇总和发布
预警信息汇总程序为:公司工作人员/预警监测人员→当班班长→车间主任→厂长→分管副总→公司总经理。当预警级别为黄色,由当班人员、预警监测人员等发现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事故、隐患或异常情况,15min内上报当班班长,当班班长初步查清事故后在15min内报告车间主任;当预警级别为橙色及以上,车间主任立即报告分管厂长,厂长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进行核实,判断事件的性质和类别,核实后30min内报告到副总;当预警级别为红色,副总立即报告公司总经理。当预期级别为橙色及以上时,可越级直接上报公司分管副总。
当预警级别为黄色,由厂长发布预警信息;当预警级别为橙色及以上,由公司总经理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事件的类别、发生的时间、可能涉及范围、可能危害程度、可能延续时间、提醒事宜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
4应急处置
4.1应急响应分级
本预案中应急响应分级按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应事故等级和预警等级,将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由高到低分为:一级响应(重大)、二级响应(较大)、三级响应(一般)。
响应程序为:发现→逐级上报→预警信息发布→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启动预案。并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开展应急响应工作。
应急响应流程见图4.1-1,应急响应工作见表4.1-1
图4.1-1 应急响应流程图
表4.1-1 应急响应工作一览表
预警级别 |
响应级别 |
负责人 |
响应措施 |
黄色 |
三级 |
厂长 |
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处置 |
准备好备用水泵,水池水位达到超高水位警界要求时立即开启水泵 |
安排人员加大对管线、高位水池等巡查频次,及时将巡查情况筒厂长汇报 |
橙色 |
二级 |
应急指挥部 |
组织公司应急工作组进行现场先期处置 |
安排人员加大对管线、高位水池、事故截留设施等巡查频次,及时将巡查情况汇报指挥部 |
及时启动应急泵,将超标排放废水抽回调节池,检修废气处理装置,确保达标排放 |
随时关注气象预报信息 |
红色 |
一级 |
应急指挥部 |
组织公司应急工作组进行现场先期处置 |
立即上报环保局应急办和政府应急办,并通报周边企业 |
安排通讯报警组负责应急处置过程的协调工作 |
随时关注气象预报信息 |
安排化验室人员对地下水水质,附近河流水质、大气环境进行跟踪监测并及时将事件动态、监测情况报应急指挥部, |
政府及相关部门 |
当由政府、环保局及有关部门介入或主导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时,公司内部响应分级及程序不变化,各部门积极配合政府参与处置工作 |
4.2信息报告和通报
当启动应急预案二级响应以上级别时,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立即向区环保局、镇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企业通报,报告与通报的人员、对象、时限、内容及方案等情况见表4.2-1。
表4.2-1 信息报告与通报情况一览表
报告 |
响应级别 |
人员与单位 |
对象 |
报告内容 |
方式 |
初报
(60min之内) |
续报
(至少1天一次) |
处理结果报告
(处理结束后1个月之内) |
|
一级、二级 |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 |
桃源镇人民政府 |
①突发环境事件的地点、类型、发生时间、性质、事件起因、持续时间;
②废水泄漏量,废水及废气污染物浓度、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
③已启动的应急响应,已开发的应急措施;
④是否需要其他援助等 |
①废气及废水的源头控制情况;
②已泄漏污水在地表水或地下水中的运移情况和拦截、处置情况;
③废气超标排放处置情况;
④每日监测结果;
⑤周围居民的受影响程度;
⑥影响可能扩大的情况 |
①处置工作现处阶段;
②废气及废水源头控制情况;
③处置结果:包括污染控制情况和跟踪监测情况;
④事故发生后的遗留问题和潜在危害 |
电话 |
吴江区环保局 |
通报 |
一级、二级 |
应急指挥部 |
杏花村居民及村支书 |
①废水泄漏地点、泄漏的污染物、影响范围;
②建议暂停使用地表水 |
电话、手摇警报器 |
5应急监测
根据公司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结合特征污染物的浓度及性质,制定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急监测组应立即按照监测方案开发应急监测工作;当应急响应级别为一级以上时,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自身监测能力不足,且人手有限,此时可申请吴江区环境监测站的援助,应急监测组配合环境监测站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5.1应急监测方案
根据风险评估报告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当发生废水外泄,废水超标外排、废水输送管线泄漏等情景时,废水可能进入地表水,对附近河流水质、地下水造成影响。当发生废气超标排放时废气可能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制定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废气、地表水及地下水监测方案。
1、大气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根据公司周围敏感目标分布情况、特征污染物性质等,制定大气应急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位、监测因子、频次等。大气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分析方法见表5.1-1和5.1-2。
编号 |
监测点位置 |
监测因子 |
监测频次 |
功能 |
备注 |
1 |
事故点附近 |
非甲烷总烃 |
初期阶段1h/次;控制阶段2h/次,跟踪阶段1d/次,连续7d |
控制点 |
/ |
2 |
敏感目标关心点 |
控制点 |
/ |
注:(1)上述监测因子企业均具备监测能力,也可也吴江区监测站同步监测;
(2)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监测点位置,确保监测人员可迅速到位取样;
(3)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时可停止监测。 |
表5.1-2 大气应急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
应急监测方法 |
最低检出浓度 |
方法依据 |
非甲烷总烃 |
气相色谱法 |
-- |
HJ604-2017 |
2、地表水应急监测方案
根据公司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范围、废水特征污染物性质等、制定地表水应急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位、监测因子、频次等。地表水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分析方法见表5.1-3和5.1-4。
表5.1-3 地表水应急监测方案
编号 |
监测点位置 |
监测因子 |
监测频次 |
功能 |
备注 |
1 |
污水排口或废水泄漏进入河流处上游50m |
pH、COD、氨氮、总磷、总氮、BOD5、色度 |
初期阶段1h/次;控制阶段2h/次,跟踪阶段1d/次,连续7d |
背景点 |
上游来水水质 |
2 |
污水汇入河流处下游500m |
控制点 |
废水与河水混合后 |
3 |
污水汇入河流处下游2000m |
控制点 |
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
注:(1)上述监测因子企业均具备监测能力,也可也吴江区监测站同步监测;
(2)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监测点位置,确保监测人员可迅速到位取样;
(3)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时可停止监测。 |
表5.1-4 地表水应急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
应急监测方法 |
最低检出浓度 |
方法依据 |
pH |
玻璃电极法 |
0.1 |
GB6920-86 |
COD |
重铬酸盐法 |
5mg/L |
GB11914-89 |
氨氮 |
纳氏试剂光度法 |
0.025mg/L |
GB7479-87 |
总磷 |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
0.05mg/L |
GB11894-89 |
总氮 |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0.01mg/L |
GB11893-89 |
BOD5 |
稀释与接种法 |
2mg/L |
GB7488-87 |
色度 |
稀释倍数法 |
-- |
GB11903-89 |
注:来自《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
3、地下水应急监测方案
根据公司周围敏感目标分布情况、特征污染物性质等,制定地下水应急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位、监测因子、频次等。地下水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分析方法见表5.1-5和5.1-6。
表5.1-5 地下水应急监测方案
编号 |
监测点位置 |
监测因子 |
监测频次 |
功能 |
备注 |
1 |
污水泄漏处上游100m |
pH、COD、氨氮 |
初期阶段1h/次;控制阶段1d/次,跟踪阶段1周/次,连续1~2个月 |
背景点 |
取样点深度在地下水水位以下1.0m之内 |
2 |
污水泄漏处下游500m |
控制点 |
注:(1)上述监测因子企业均具备监测能力,也可也吴江区监测站同步监测;
(2)连续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时可停止监测。 |
表5.1-6 地下水应急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
应急监测方法 |
最低检出浓度 |
方法依据 |
pH |
玻璃电极法 |
0.1 |
GB6920-86 |
COD |
重铬酸盐法 |
5mg/L |
GB11914-89 |
氨氮 |
纳氏试剂光度法 |
0.025mg/L |
GB7479-87 |
注:来自《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 |
5.2应急监测保障
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应急监测由2人配合完成,当应急响应级别为一级以上,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自身监测能力不足时,可由吴江区监测站负责,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应急监测组配合进行。
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应急监测组有地表水监测必需的环境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及所用试剂等。每个月对监测仪器进行检查,对防护器材进行清点并补充,对所用试剂检查其时效性并进行更新。
6应对流程和措施
根据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因素,结合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中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制定对应的应急处置方案。
6.1应急措施
6.1.1各种预设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为了便于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置,现将种类预设事故应急所需物料,应急处置措施列于表内,便于查看。
表6.1-1 各种预设事故及应急处置措施
序号 |
预设事故名称 |
事故现场情况 |
处置措施 |
应急注意事项 |
1 |
废气处理装置出现故障 |
废气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 |
1)通知生产部门停车;
2)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
3)测试合格后系统重新投入使用 |
/ |
2 |
废液泄漏事故 |
染缸破裂,但废液可得到有效收集处理 |
1) 通知生产部门停车;
2) 将废液输送至污水应急处理系统;
3)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
4)测试合格后系统重新投入使用。 |
注意废液分质分流处理 |
厂区污水管道破裂或废水收集槽外溢 |
1)现场人员发现事故后,立即按事故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2)划定警戒区域;
3)关闭事故出现区的雨水口阀门;
4)切断泄漏源;
5)用石灰或干沙覆盖泄漏物表面,减少蒸发量;
6)用铲子将废物收集到固废收集桶内;
7)交给危废处理单位处置。 |
注意废液分质分流处理 |
消防废水外溢或废水处理装置失灵致使污染物排放出厂界 |
1)现场人员发现事故后,立即按事故报告程序进行报告;厂长立即向太仓市政府或浮桥镇政府报告,并请求支援;同时通过广播告知全体员工,并将无关人员疏散至安全地点;
2)划定警戒区域;
3)关闭事故出现区的雨水口阀门;
4)切断泄漏源。
5)用铲子将废物收集桶内,交给危废处理单位处置;
6)地面用水冲洗干净,废液收集,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7)喷水雾稀释有害气体浓度,同时减少蒸发;废液用泵输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8)对受污染区域进行修复。 |
注意废液分质分流处理 |
3 |
化学品泄漏 |
阀门、法兰等处小量泄漏,未引起人员不适,且不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
1)现场人员发现事故后,立即按事故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2)维修人员用堵漏工具(钉木楔、卡管卡等)实施堵漏作业;
3)使用清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收集桶内。也可以用次氯酸盐溶液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4)将管道的两端阀门关闭,将管道内物料放出,收集到废液收集罐内;
5)交给危废处理单位处置。 |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若需要进行动火作业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防事故发生。 |
原料化学品等大量泄漏,引起人员不适或轻微中毒,但未泄漏出厂界,但未导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
1)现场人员发现事故后,立即按事故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2)划定警戒区域;
3)关闭厂区的雨水口阀门,开启事故废水消防尾水收集池阀门;
4)切断泄漏源,使用清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收集桶内。也可以用次氯酸盐溶液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5)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泄漏物表面,减少蒸发量;
6)交给危废处理单位处置。 |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戴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若需要进行动火作业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防事故发生。 |
原料化学品大量泄漏导致发生急性中毒或火灾、爆炸 |
1)现场人员发现事故后,立即按事故报告程序进行报告,并检查围堤外雨水控制阀门是否已经关闭,若未关闭,应立即将其关闭;同时,确认事故废水和消防尾水收集池控制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2)立即向环保局报告,并请求支援;同时告知全体员工,并将无关人员疏散至安全地点;
3)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抢救商品,防止进入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
4)应急指挥中心发出指令,立即启动干粉灭火器对火场进行覆盖、隔绝空气;禁止使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器灭火,控制火灾范围;
5)待消防大队到达现场后,配合消防救援人员进行灭火;
6)用黄沙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7)通知下风向200m内企业及请求交通部门对附近道路暂时进行交通管制;
8)事态得到控制后,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塑料布或帆布覆盖。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9)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废水收集至消防尾水收集池,用泵输送至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戴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若需要进行动火作业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防事故发生。
|
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其他事项:
一、危险区的隔离
(1)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
发生较大环境事件,以事故地为中心,将半径150米以内区域划分为危险核心区,将距事故点中心周边300米以内的区域划分为危险区。危险区以外为安全区。
发生一般环境事件,以事故地为中心,将半径50米以内的区域为危险核心区,将距事故地周边150米区域内为危险区。危险区以外为安全区。
危险区、安全区初步划定后,应根据现场污染情况、火势、环境监测和当时气象资料,由指挥部确定扩大或缩小划定危险核心区和危险区。
(2)隔离区的设定
对较大或严重污染事故危险、危害核心区按划定的危险区边缘以黄黑带设置警戒隔离区域,并设警戒哨,限制人员、车辆进入。对一般污染事故危险、危害核心区的隔离、警戒由通信联络队组织实施。
二、事件现场人员清点、撤离方式、方法
当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时,由应急指挥部实施紧急疏散、撤离计划。根据事故的影响程度由指挥部执行紧急疏散、撤离命令。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域,指导警戒区内的员工有序的离开。警戒区域内的各班班长应清点撤离人员,检查确认区域内确无任何人滞留后,向指挥组汇报撤离人数,进行最后撤离。当员工接到紧急撤离命令后,应对生产装置进行紧急停车,并对物料进行安全处置无危险后,方可撤离岗位到指定地点进行集合。
员工在撤离过程中,应戴好岗位上所配备的防毒面具,在无防毒面具的情况下,不能剧烈跑步和碰撞容易产生火花的铁器或石块,应憋住呼吸,用湿毛巾唔住口、鼻部位,缓缓地朝逆风方向,或指定的集中地点走去。
疏散集中点由应急指挥组根据当时气象条件确定,总的原则是撤离安全点处于当时的上风向。
三、应急人员进入、撤离事件现场
一般情况下,应急工作人员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方可进入事故现场作业。应急工作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应急工作人员在完成应急处理工作,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后方可离开现场。事件较难控制,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并危及生命安全时,应急工作人员请求应急指挥部撤离。
四、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事故警戒区域外为非事故现场。当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时,应急指挥组应根据当时气象条件,以烟雾扩散后可能污染的区域、场所内的人员,实施有序疏散。疏散人员应到指定的地点集中,疏散之前做好各生产装置的停车工作。
五、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发生重大事故时,可能危及周边区域工厂的相关工作人员,指挥组应与政府及环保局有关部门联系,配合政府及环保局工作人员引导相关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地方。
六、人员在撤离、疏散后的报告
事故现场、非事故现场和周边区域的人员按指挥中心命令撤离、疏散至安全地点集中后,由相关负责人清点、统计人数后,及时向指挥组报告。
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要充分考虑事故实际情况及厂区周边环境,重点应选择在公园、绿地、广场(操场)和露天大型停车场等区域。选址应处于建(构)筑物倒塌范围之外,保持疏散道路畅通;避让地质、洪涝灾害易发地区、高压线走廊区域,远离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仓库、厂房等区域。
七、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一旦发生较大或严重污染事故,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实施交通管制,除救护车、消防车、抢险物资运输车、指挥车辆可进入事故隔离区内,其它车辆均不得进入事故隔离区内;对原停留在隔离区内的车辆实施疏导。
八、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序
(1)发现事件者立即通知车间主任,同时通知公司应急指挥部;
(2)公司应急指挥部首先安排消防抢险到现场确认事故情况,确定应急处理措施及方案;
(3)根据现场察勘反馈情况,公司应急指挥部组织各应急小组实施紧急应急预案(应急小组人员的自我防护,废水管理,紧急停车等);同时联系环保、安全、消防队等相关政府部门;
(4)由公司应急指挥部将事故情况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紧急调用厂内储存应急装备和物资,或请求上级部门调用其他救援物资;
(5)安全警戒组赶到事故现场,放置事故泄漏警示牌,划定警示区域,禁止任何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进入警戒内域的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罩或空气呼吸器,并有班组人员陪同;
(6)医疗救护组组织现场的无关人员立即撤离事故现场,增援事故现场的受伤人员;
(7)在上级应急指挥部到达后,将指挥、排险工作移交上级应急指挥部。
6.1.2大气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公司预设事件中若仓库或生产装置内物料大量泄漏、发生急性中毒或火灾爆炸事故、废气处理设施故障废气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则可能导致大气污染事件发生。
1、应急处置
(1)向吴江区环保局等部门报告并请求增援;
(2)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时通知下风向邻近企业采取防护措施;协助交通部门,对周边的路段实行交通管制;
(3)本厂的应急物资储备充足,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事故救援需要。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急物资出现不足,向邻近企业请求设备、器材和技术支援,由吴江区环保局统一调配;
(4)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域,派人员警戒阻止无关车辆、人员进入现场;
(5)使用防爆抢险、回收设备、器具,进入爆炸危险场所人员需穿着防静电防护服、鞋,释放人体静电;
(6)切断泄漏气体覆盖范围内电源,控制一切火源,现场禁止使用非防爆通讯器材;
(7)现场人员必须配戴相应有效的呼吸防护器具;
(8)启用泡沫喷淋系统,覆盖泄漏物,稀释污染物浓度;
(9)受影响范围内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
2、基本防护措施
(1)呼吸防护:在确认发生气体泄漏或袭击后,应马上用手帕、餐巾纸、衣物等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如有水或饮料,最好把手帕、衣物等浸湿。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具、口罩。
(2)皮肤防护: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肤。如已备有防化服等防护装备,要及时穿戴。
(3)眼睛防护:尽可能戴上防护镜或游泳用的护目镜等。
(4)洗消:到达安全地点后,要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身体,特别是裸露的部分。
(5)救治:迅速拨打 120,将中毒人员及早送医院救治。中毒人员在等待救援时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致使病情恶化。
(6)食品检测:污染区及周边地区的食品和水源不可随便动用,须经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
3、受影响区域人群疏散方式
当事故发生后严重影响到了厂内以及受保护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时,应当组织人员疏散,疏散时,遵循以下原则:
(1)疏散指示标志明显,应急疏散通道出口通畅,应急照明灯能正常使用。
(2)制定疏散计划,由应急指挥办公室发出疏散命令后,疏散引导员按指令进入指定位置,立即组织人员疏散。
(3)疏散引导员用最快速度通知现场人员,按疏散的方向通道进行疏散。
(4)积极配合好有关部门(公安消防队)进行疏散工作,主动汇报事故现场情况。
(5)事故现场有被困人员时,疏导人员应劝导被困人员,服从指挥,做到有组织、有秩序地疏散。
(6)正确通报、防止混乱。疏导人员首先通知事故现场附近人员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诉其他区域人员进行有序疏散,防止不分先后,发生拥挤影响顺利疏散。
(7)口头引导疏散。疏导人员要用镇定的语气,呼喊、劝说人们消除恐惧心里,稳定情绪,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进行疏散。
(8)引导疏散。将发生事故的部位,需疏散人员的区域,安全的区域方向和标志告诉大家,对已被困人员告知他们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自制救生器材的方法。
(9)事故现场直接威胁人员安全,安全警戒组人员采取必要的手段强制疏导,防止出现伤亡事故。在疏散通道的拐弯、叉道等容易走错方向的地方设疏导人员,提示疏散方向,防止误入死胡同或进入危险区域。
(10)对疏散出的人员,要加强脱险后的管理,防止脱险人员对财产和未撤离危险区的亲人生命担心而重新返回事故现场。必要时,在进入危险区域的关键部位配备警戒人员。
(11)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疏导人员若知晓内部被困人员,要迅速报告,介绍被困人员方位、数量。
4、紧急避难场所
(1)选择合适的地区或建筑物为紧急避难场所;
(2)做好宣传工作,确保人人了解紧急避难场所的地址,目的和功能;
(3)紧急避难场所必须有醒目的标志牌;
(4)紧急避难场所不得作为他用。
5、交通疏导
(1)发生严重环境事故时,应急领导小组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安排好交通封锁和疏通;
(2)设置路障,封锁通往事故现场的道路,防止车辆或者人员再次进入事故现场;
(3)配合好进入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小队,确保应急救援小队进出现场自由通畅;
(4)引导需经过事故现场的车辆或行人临时绕道,确保车辆行人不受危险物质的伤害。
6.1.3水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公司在发生泄漏、废水处理设施故障以及火灾、爆炸事故时,将所有废水、废液均通过排水沟收集入事故应急池内,以保证发生重大事故时,做到本厂所有水与外界隔离。
6.1.4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中毒时的急救处置
(1)吸入气体中毒时,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场所,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冬季应注意保暖,送医院治疗;
(2)沾染皮肤时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用大量清水冲洗;
(3)溅入眼睛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后,送医院治疗;
(4)急性中毒时为防止虚脱,应使患者头部无枕躺下,挣扎乱闹时,按住手脚,注意不应妨碍血液循环和呼吸,送医院治疗;
(5)神智不清时,应使其侧卧,注意呼吸畅通,防止气道梗阻,送医院治疗;
(6)呼吸微弱或休克时,可施行心肺复苏术,恢复呼吸后,送医院治疗或请求医院派员至现场急救。
2、外伤急救处置
(1)一般外伤:脱离现场,清除污物,止血包扎,需要时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2)骨折时用夹板固定包扎,移动护送时应平躺,防止弯折,送医院治疗。
2、触电急救处置
(1)迅速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解救时须注意不使伤者再受坠落摔伤、溺水等伤害;
(3)解救时禁止赤手或用导电体与触电者接触;
(4)当触电者处于休克时,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
(5)立即通知医院派员抢救或将伤者送医院抢救,在护送或抢救过程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措施。
3、医院救治
(1)个别受伤人员救援时,由所在部门派员接引救护车辆至现场;
(2)门卫保安协助救护车辆的入厂安全措施的落实;
(3)多人受伤、中毒救援时,后勤保障组指挥协调派员接引与接洽,并派员跟随。
6.2应急终止
6.2.1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负面影响趋于并保持在尽量低的水平。
6.2.2应急终止的程序
当灾害消除后,公司的救援工作进入到另一工作状态,即将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此时,应急救援办公室终止外部应急服务机构的援助程序,进入现场恢复程序。因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受压容器存在缺陷等,所以对生产装置、建筑物进行充分评估,确定现场恢复过程中的危险,并制定现场恢复程序,防止二次事件的发生。
此时应履行如下程序:
(1)应急终止时机由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经现场应急指挥部批准;
(2)现场应急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公司委托专门机构进行的应急环境监测继续跟踪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污染影响彻底消除为止。
6.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企业(或事业)单位、社区、社会关注区及人员事件危险已解除。
(2)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净化。
(3)应急指挥部配合有关部门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4)编制突发环境事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上报。
(5)根据环境事件的类别,由相关专业主管部门组织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
(6)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分别组织、指导环境应急救援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7) 进行环境危害调查与评估,对周边大气环境进行检查,统计周边人员的健康状况。
(8) 对于由于公司的环境事件而造成周边人员伤害的,统计伤害程度及范围,对其进行适当经济补偿。
(9) 根据事件调查结果,对厂区已有的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做出评价,指出其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
(10)做出污染危害评估报告,设置应急事件专门记录人员,建立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并上报当地政府。
在恢复生产前,确保:①废弃材料被转移、处理、贮存或以合适方式处置。②应急设备设施器材完成了消除污染、维护、更新等工作,足以应对下次紧急状态。③有关生产设备得到维修或更换。④被污染场地得到清理或修复。⑤采取了其他预防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
7
后期处理
7.1善后处理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下达应急终止指令后,应急指挥组织机构解散。随后,由企业分管副总负责,组织安环部门、物资部门、保卫部门、化验室、综合办公室等部门,做好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构筑物重建加固、生产恢复、人员安抚、设备物资维护、损失赔偿等善后工作,并配合吴江区政府、吴江区环保局开发环境损害评估、事件调查等工作,具体见表7.1-1。
表7.1-1 善后处置工作一览表
工作类别 |
负责部门 |
具体工作 |
污染治理 |
安环部门、化验室 |
负责将事故外泄的废水、废液进行妥善收集、处置。 |
生态修复 |
安环部门、物资部门、化验室 |
负责将受污染的土壤清理,利用未污染区的土壤转换修复农田或土壤原有功能 |
构筑物重建加固 |
安环部门、物资部门 |
负责对损坏构筑物进行加固、修复或重建 |
生产恢复 |
安环部门、物资部门 |
恢复公司的正常生产 |
人员安抚 |
保卫部门 |
对受害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安排受伤人员及时救治 |
设备物资维护 |
物资部门、综合办公室 |
负责统计应急设备的损坏、应急物资的消耗,并及时进行维护、补充。 |
损失赔偿 |
综合办公室 |
负责统计处置过程中,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周边居民的经济损失、专家评估费用等各项支出。 |
配合开展评估和调查 |
综合办公室 |
配合吴江区政府、吴江区环保局开发环境损害评估、事件调查等工作。 |
7.2评估与总结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总经理组织全公司认真分析总结事故经验教训,“举一反三”,提出改进应急处置及环境管理工作的建议,具体见表7.2-1。
表7.2-1 善后处置工作一览表
工作类别 |
负责人 |
具体工作 |
总结事故原因 |
分管副总、厂长、安环部门 |
总结经验教训,内容包括事故性质、类别、原因、责任、防范措施、改进措施和处置工作的经验,编制总结报告,并由公司上报桃源镇政府及吴江区环保局等相关部门 |
组织预案修订 |
安环部 |
组织专家对事故应急处置过程及企业环境应急预案进行全面、专业的评估,并据此修订预案,由公司报吴江区环保局备案 |
配合政府部门相关评估 |
总经理 |
积极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的各类评估工作。
|
8保障措施
公司应急保障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金、物资、通讯、医疗、交通、技术、外部力量等各类保障。
8.1人力资源保障
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设置安环部门、物资部门、保卫部门、化验室、综合办公室等多个部门,岗位操作人员每年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发环境风险和应急管理宣传培训,各车间负责人员多为经验丰富的老技术人员。
应急组织机构组成中,消防抢险组在发生一般事故时,由公司工作人员共6人组成,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时,从保卫部门中增补。应急监测组由化验室3人组成。物资供应组由由物资部门、保卫部门等工作人员10人组成,基本可满足一般、较大事件的处置。
8.2资金保障
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设立专门的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资金。公司预算中每年从生态中提取安措费,应急资金从安措费中列支,
应急资金由安环部门提出(包括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应急装备、应急技术支持、培训及演练等)项目支出需求,财务部门审核后,由总经理负责审批作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并能随时取出。
8.3物资保障
公司设置应急物资、装备存储库房,储备防护用具、警报器等应急物资,另外还储存大量劳保用品、个体防护装备等。
应急物资由公司物资部门负责,主要包括对各类物资定时检查清点,对不足部门和临近有效期的物资及时补充和更新。
8.4其他保障
8.4.1通讯与信息保障
苏州加力加新纤维有限公司建立内部通讯信息网络,连接内部所有部门和人员。个人手机作为备用应急联络方式(24小时开机),保证通讯联系畅通。企业应急物资仓库储备警铃、手摇警报器等应急设备,用于应急状态下使用。
此外,公司与周围企业和相关外部救援单位,包括桃源镇政府、吴江区环保局、吴江区政府及附近居民村委会等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和通讯网络,保证应急状态下可随时联系。
安环部门定期对通讯设备、应急电力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内部人员移动电话变更进行报备登记。
8.4.2医疗卫生保障
公司关键岗位配备急救药箱、常用救护药品及防护用品,定期对药品进行更换更新。
公司距离桃源镇医院50m,必要时可直接与桃源镇医院蝥联系,并送往救治。
8.4.3交通运输保障
公司配备多辆各类汽车,分别由总经理办公室、保卫部门管理,可满足应急时车辆需求。
8.4.4技术保障
公司定期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加环境安全管理培训,对普通员工定期时行环境安全教育和考核。定期邀请环保主管领导或专家到厂检查、指导环境风险预防工作,同时与环保专家建立密切联系,对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处置等方面信息进行沟通交流。
8.4.5外部保障
1、单位互助体系
建设单位和周边企业将建立良好的应急互助关系,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够相互支援。
2、公共援助力量公司还可以联系吴江区消防队、医院、公安、交通以及政府部门,请求救援力量、设备的支持。
3、应急救援信息咨询
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见附件 13.1 中表 13-3。
4、其他相关保障措施
危险废物运输对我公司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公司与运输单位签订了委托运输协议,运输公司指派专用的车辆、经培训考核的人员作为司机和押运员驾驶和押运危险废物车辆,并配备了泄漏物收集器材和消防设施,一旦发生事故,可以有效进行处置。
9应急培训和演练
公司制定的应急预案为发生事件时的指导性文件,它必须以公司定期组织和进行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为支撑,否则预案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发生事件时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处理,因此,公司必须重视员工的应急培训和演练工作,落实时间、人员、经费等具体问题。因此,公司进行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以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重点开展培训和演练工作,以提高发生事件时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事件损失,降低事件造成的影响。
另外,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和演练,才能发现实际处置过程中有哪些需要加以注意,才能发现预案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有利于预案的修订、持续改进与完善。
9.1培训
依据对本企业单位员工情况的分析结果,明确培训如下内容:本公司事件应急救援和突发环境事件处理的人员培训分二个层次开展。
1、车间班组级
车间班组级是及时处理事件、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事件及早发现、及时上报的关键,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在这一层次上能够及时处理而避免,对班组职工开展事件应急处理培训非常重要。每年开展一次,培训内容:
(1)针对各岗位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紧急停车、避险、报警的方法;
(2)针对各岗位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类别,现场进行紧急救护方法。
(3)针对各岗位可能发生的事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和避免事件扩大化。
(4)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应急救援必须使用的防护装备,学会使用方法。
(5)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学习消防器材和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
(6) 掌握车间存在危险化学品特性、健康危害、危险性、急救方法。
2、公司级
由应急救援队队员组成,队员能够熟练使用现场装备、设施等对事件进行可靠控制。它是应急救援的指挥部与操作者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事件得到及时可靠处理的关键。每年最少进行一次,培训内容:
(1)包括班组级培训所有内容。
(2)掌握应急救援预案,发生事件时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
(3)针对车间生产实际情况,熟悉如何有效控制事件,避免事件失控和扩大化。
(4)各部门依据应急救援的职责和分工开展工作。
(5)组织应急物资的调运。
(6)申请外部救援力量的报警方法,以及发布事件消息,组织周边社区、政府部门的疏散方法等;
(7)事件现场的警戒和隔离,以及事件现场的洗消方法。
同时,企业需要通过企业宣传栏宣传等方式对职工进行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9.2演练
公司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演练。把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训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的指挥班子和抢救队伍。一旦发生事故,指挥机构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每年年底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下年的演练计划。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的演练服从政府的安排。
演练由公司应急指挥机构组织进行,各相关部门参加。
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合演练,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进行,公司应急指挥机构领导参加,相关部门人员参加配合
9.2.1演练准备
演练应制订演练方案,按演练级别报应急指挥负责人审批;演练前应落实所需的各种器材装备与物资、交通车辆、防护器材的准备,以确保演练顺利进行;演练前应通知周边社区、企业人员,必要时与新闻媒体沟通,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9.2.2演练频次与内容
公司级演练以多个应急小组之间或某些外部应急组织之间相互协调进行的演练与公司级预案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综合演练,演练频次每年至少 1 次。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演练,视政府组织频次情况确定。
演练内容如下:
(1)全体救援人员紧急集合到紧急集合点;
(2)掌握应急救援预案,事故时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行动;
(3)熟悉如何有效控制事故,避免事故失控和扩大化;
(4)各部门依据应急救援的职责和分工开展工作;
(5)组织应急物资的调运;
(6)申请外部救援力量的报警方法,以及发布事故消息,组织周边社区、政府部门的疏散方法等;
(7)事故现场的警戒和隔离,以及事故现场的洗消方法;
(8)演练完成后,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提高。
10
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10.1预案评审与备案
应急预案评审由公司应急指挥部根据演练结果及其他信息,每年组织一次评审,以确保预案的持续适宜性,评审时间和评审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公司应将最新版本应急预案报吴江区环保局应急中心备案。
10.2预案发布
公司应急预案经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评审后,由总指挥签署发布。
行政管理部负责预案的管理发放,发放应建立发放记录,并及时对已发放预案进行更新,确保各部门获得最新版本的应急预案;
应发放给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岗位。
10.3应急预案的修订
(1)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应急预案及时修订:
环境风险源发生变化(包括环境风险源的种类、数量、位置);
应急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化;
应急装备、设施发生变化;
应急演练评价中发生存在不符合项;
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2)应急预案更改、修订程序
应急预案的修订由管理部根据上述情况的变化和原因,向公司领导提出申请,说明修改原因,经授权后组织修订,并将修改后的文件传递给相关部门。
(3)预案修订应建立文件修改履历表(包括版本、修改日期、页码、内容、修改人)。
10.4预案管理与更新
为适应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和部门或应急资源的变化,结合生产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每三年对本预案进行修订更新,对新预案进行评审,并将发送到相关部门进行学习。
11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经指挥部签发后于2018年7月1日生效。预案批准发布后,公司应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
12
名词术语
危险物质:指《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名录》中的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品。
环境风险源:指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源,以及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环境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环境保护目标:指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中,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
环境事件: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次生衍生事件: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所派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应急救援: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损失的措施。
应急监测: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恢复:指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应急预案:指根据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的类别、危害程度的预测,而制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环境风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行动。
分类:指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类别。
分级:分级指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级别。
应急演练: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练、综合演练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练。
13附件
13.1内部、外部联络方式
表13.1-1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通讯录
序号 |
人员 |
联系电话 |
应急救援小组 |
1 |
朱爱光 |
13771690888 |
总指挥 |
2 |
陶雪明 |
13962535666 |
副总指挥 |
3 |
刘明华 |
15062528513 |
通讯报警组 |
4 |
戴林虎 |
13771686256 |
医疗救护组 |
5 |
钱兴泉 |
13182463016 |
安全警卫组 |
6 |
韩刚 |
13962539304 |
消防抢险组 |
7 |
金江莲 |
13584295915 |
应急监测组 |
8 |
张小龙 |
15162386390 |
物资供应组 |
表13.1-2 外部单位应急联络电话
联系部门及人员 |
联系电话 |
报警中心 |
110 |
吴江区消防大队 |
119 |
急救中心 |
120 |
吴江区环保局 |
0512-63938012 |
吴江区桃源镇政府 |
0512-63851189 |
13.2应急物资、消防设施、报警设施
表13.2-1 企业应急物资配备情况表
名称 |
数量(个) |
配置地点 |
责任人/联系方式 |
手电筒 |
8 |
车间应急柜 |
张小龙/15162386390 |
洗眼喷淋器 |
1 |
安保科 |
张小龙/15162386390 |
急救药箱 |
1 |
安保科 |
张小龙/15162386390 |
黄沙 |
100kg |
生产车间 |
张小龙/15162386390 |
铁锹 |
2 |
生产车间 |
张小龙/15162386390 |
收集桶 |
1 |
生产车间 |
张小龙/15162386390 |
疏散指示灯 |
1 |
生产车间 |
张小龙/15162386390 |
应急照明灯 |
4 |
安保科 |
张小龙/15162386390 |
表13.2-2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情况表
名称 |
数量 |
配置地点 |
责任人 |
安全帽 |
20个 |
机修车间 |
张小龙/15162386390 |
防护面罩 |
8个 |
生产车间 |
张小龙/15162386390 |
防护手套 |
20个 |
生产车间 |
张小龙/15162386390 |
防护鞋 |
20个 |
生产车间 |
张小龙/15162386390 |
防护服 |
8套 |
生产车间 |
张小龙/15162386390 |
防护眼镜 |
10个 |
生产车间 |
张小龙/15162386390 |
绝缘手套 |
10个 |
电工车间 |
张小龙/15162386390 |
表13.2-3 消防设施配备情况表
场所位置 |
消防设施类型 |
规格 |
数量 |
责任人 |
办公室 |
干粉灭火器 |
4kg |
6 |
张小龙/15162386390 |
生产区 |
干粉灭火器 |
4kg |
12 |
张小龙/15162386390 |
表13.2-4 检测、报警、监控设施配备情况表
名称 |
安装位置 |
型号 |
数量(个) |
制造厂家 |
火灾报警器 |
生产区 |
/ |
2 |
苏州李财 |
监控摄像头 |
全厂各区域 |
/ |
60 |
大华科技 |
13.3管理制度
1、安全文明生产和劳动保护管理条例
2、治安保卫管理条例
3、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4、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5、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6、事故管理制度
7、作业场所防火、防爆和动火管理制度
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9、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10、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1、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2、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和发放制度
13、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14、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15、叉车与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
16、门卫、值班、巡查制度
17、岗位巡回检查制度
18、岗位交接班制度
19、生产区应急处理方案
20、安全管理网络图
13.4化学物质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F1 液碱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化学品名称 |
中文名称 |
氢氧化钠 |
英文名称 |
Sodium hydroxide |
中文别名 |
烧碱 |
技术说明书编码 |
813 |
UN编号 |
1823 |
CAS No. |
1310-73-2 |
化学式 |
NaOH |
分子量 |
40.01 |
理化特性 |
外观与性状 |
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
熔点(℃) |
318.4 |
相对密度(水=1) |
2.12 |
沸点(℃) |
1390 |
饱和蒸气压(kPa) |
0.13(739℃) |
溶解性 |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
主要用途 |
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 |
不燃 |
燃烧分解物 |
无意义 |
闪点(℃) |
无意义 |
燃烧热(kJ/mol) |
无意义 |
临界温度(℃) |
无意义 |
临界压力(Mpa) |
无意义 |
引燃温度(℃) |
无意义 |
爆炸上限%(V/V) |
无意义 |
建规火险分级 |
戊类 |
爆炸下限%(V/V) |
无意义 |
危险特性 |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
灭火方法 |
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
毒性及健康危害 |
急性毒性 |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
健康危害 |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 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
操作注意事项 |
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
储存注意事项 |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表F2 双氧水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化学品名称 |
中文名称 |
过氧化氢 |
英文名称 |
Hydrogen peroxide |
中文别名 |
双氧水 |
技术说明书编码 |
559 |
UN编号 |
2015 |
CAS No. |
7722-84-1 |
化学式 |
H2O2 |
分子量 |
34.01 |
理化特性 |
外观与性状 |
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
熔点(℃) |
-2 |
相对密度(水=1) |
1.46 |
沸点(℃) |
158 |
饱和蒸气压(kPa) |
0.13(15.3℃) |
溶解性 |
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石油醚 |
主要用途 |
用于漂白及医药,也用作分析试剂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 |
不燃 |
燃烧分解物 |
氧气、水 |
闪点(℃) |
无意义 |
燃烧热(kJ/mol) |
无意义 |
临界温度(℃) |
无资料 |
临界压力(Mpa) |
无资料 |
引燃温度(℃) |
无意义 |
爆炸上限%(V/V) |
无意义 |
建规火险分级 |
甲类 |
爆炸下限%(V/V) |
无意义 |
危险特性 |
爆炸性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 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
灭火方法 |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 |
毒性及健康危害 |
急性毒性 |
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操作注意事项 |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储存注意事项 |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表F3 冰醋酸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化学品名称 |
中文名称 |
乙酸 |
英文名称 |
Acetic acid |
中文别名 |
醋酸、冰醋酸 |
技术说明书编码 |
999 |
UN编号 |
2789 |
CAS No. |
64-19-7 |
化学式 |
C2H4O2 |
分子量 |
60.05 |
理化特性 |
外观与性状 |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臭 |
熔点(℃) |
16.7 |
相对密度(水=1) |
1.05 |
沸点(℃) |
118.1 |
饱和蒸气压(kPa) |
1.52(20℃) |
溶解性 |
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 |
主要用途 |
用于制造醋酸盐、醋酸纤维素、医药、颜料、酯类、塑料、香料等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 |
易燃 |
燃烧分解物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闪点(℃) |
39 |
燃烧热(kJ/mol) |
873.7 |
临界温度(℃) |
321.6 |
临界压力(Mpa) |
5.78 |
引燃温度(℃) |
463 |
爆炸上限%(V/V) |
17.0 |
建规火险分级 |
乙类 |
爆炸下限%(V/V) |
4.0 |
危险特性 |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具有腐蚀性。 |
灭火方法 |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
毒性及健康危害 |
急性毒性 |
LD50:3530(小鼠经口);1060mg/kg(兔经皮)
LC50:13791mg/m3(小鼠吸入,1h) |
健康危害 |
吸入本品蒸气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就医。 |
操作注意事项 |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储存注意事项 |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冻季应保持库温高于16℃,以防凝固。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表F4 元明粉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化学品名称 |
中文名称 |
硫酸钠 |
英文名称 |
Sodium sulfate |
中文别名 |
无水芒硝、元明粉 |
技术说明书编码 |
1330 |
UN编号 |
/ |
CAS No. |
7757-82-6 |
化学式 |
Na2SO4 |
分子量 |
142.04 |
理化特性 |
外观与性状 |
白色、无臭、有苦味的结晶或粉末,有吸湿性 |
熔点(℃) |
884 |
相对密度(水=1) |
2.68 |
沸点(℃) |
无资料 |
饱和蒸气压(kPa) |
无资料 |
溶解性 |
不溶于乙醇,溶于水、甘油。 |
主要用途 |
用于制水玻璃、玻璃、瓷釉、纸浆、致冷混合剂、洗涤剂、干燥剂、染料稀释剂、分析化学试剂、医药品等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 |
不燃 |
燃烧分解物 |
硫化物 |
闪点(℃) |
无意义 |
燃烧热(kJ/mol) |
无意义 |
临界温度(℃) |
无意义 |
临界压力(Mpa) |
无意义 |
引燃温度(℃) |
无意义 |
爆炸上限%(V/V) |
无意义 |
建规火险分级 |
戊类 |
爆炸下限%(V/V) |
无意义 |
危险特性 |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
灭火方法 |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
毒性及健康危害 |
急性毒性 |
LD50:5989mg/kg(小鼠经口)
LC50:无资料 |
健康危害 |
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基本无毒。 |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操作注意事项 |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储存注意事项 |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表F5 纯碱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化学品名称 |
中文名称 |
碳酸钠 |
英文名称 |
Sodium carbonate |
中文别名 |
纯碱 |
技术说明书编码 |
1336 |
UN编号 |
/ |
CAS No. |
497-19-8 |
化学式 |
Na2CO3 |
分子量 |
105.99 |
理化特性 |
外观与性状 |
白色粉末或细颗粒,味涩 |
熔点(℃) |
851 |
相对密度(水=1) |
2.53 |
沸点(℃) |
无资料 |
饱和蒸气压(kPa) |
无资料 |
溶解性 |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 |
主要用途 |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 |
不燃 |
燃烧分解物 |
/ |
闪点(℃) |
无意义 |
燃烧热(kJ/mol) |
无意义 |
临界温度(℃) |
无意义 |
临界压力(Mpa) |
无意义 |
引燃温度(℃) |
无意义 |
爆炸上限%(V/V) |
无意义 |
建规火险分级 |
戊类 |
爆炸下限%(V/V) |
无意义 |
危险特性 |
具有腐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
灭火方法 |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
毒性及健康危害 |
急性毒性 |
LD50:4090 mg/kg(大鼠经口)
LC50:2300mg/m3(大鼠吸入,2h) |
健康危害 |
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生产中吸入其 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
操作注意事项 |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
储存注意事项 |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表F6 保险粉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化学品名称 |
中文名称 |
连二亚硫酸钠 |
英文名称 |
Sodium hyposulfite |
中文别名 |
保险粉 |
技术说明书编码 |
482 |
UN编号 |
1384 |
CAS No. |
7775-14-6 |
化学式 |
Na2S2O4 |
分子量 |
174.11 |
理化特性 |
外观与性状 |
白色砂状结晶或淡黄色粉末 |
熔点(℃) |
>300 |
相对密度(水=1) |
无资料 |
沸点(℃) |
无资料 |
饱和蒸气压(kPa) |
无资料 |
溶解性 |
不溶于乙醇 |
主要用途 |
印染工业中作还原剂,丝、毛的漂白,还用于医药、选矿、硫脲及其硫化物的合成等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性 |
自燃 |
燃烧分解物 |
硫化物 |
闪点(℃) |
无意义 |
燃烧热(kJ/mol) |
无资料 |
临界温度(℃) |
无资料 |
临界压力(Mpa) |
无资料 |
引燃温度(℃) |
250 |
爆炸上限%(V/V) |
无资料 |
建规火险分级 |
戊类 |
爆炸下限%(V/V) |
无资料 |
危险特性 |
强还原剂。250℃ 时能自燃。加热或接触明火能燃烧。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质。遇水、酸类或与有机物、氧化剂接触,都可放出大量热而引起剧烈燃烧,并放出有毒和易燃的二氧化硫。 |
灭火方法 |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 |
毒性及健康危害 |
急性毒性 |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
健康危害 |
本品对眼、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引起头痛、恶心和呕吐。 |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操作注意事项 |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储存注意事项 |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14附图
附图 1 公司地理位置图
附图 2周边环境现状示意图
附图 3环境保护目标示意图
附图 4应急物质、消防设施分布图
附件 5监控、报警设施分布图
附图 6雨污管网分布图